让心灵在场(提纲)
——关于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初步思考
曹志成
一、我们需要道德楷模和精神领袖的引领,我们更需要自己的心灵在场。
(一)道德楷模和精神领袖的人生往往都是悲剧,虽然崇高,但是没有必要克隆,因为生活还需要喜剧和正剧,人生不仅仅是付出,也需要合理回报。
1、需要反省的典型选树:非死即伤(教育部思政司2010年10份8份文件中7件为在校大学生见义勇为,见义勇为者6死1伤)
2、先进教师非得弯腰驼背、一脸菜色、居无定所、忠孝不能两全?(不要太沉重,不要太沉痛)
(二)我们的精神不同程度迷失,我们需要心灵在每一个场景。
1、从自杀官员覆盖各个阶层看精神家园的迷失(我国每年大约30万人自杀,自杀率位居世界前10名)
2、教育部正式发文赋予班主任批评权的尴尬
3、几位做老师的朋友的精神家园的建构启示
二、人的三重属性交错在一生之中,谁自觉珍爱精神属性,谁就拥有最大的幸福
在物质属性(自然属性)、社会属性、精神属性中,精神属性是上位的、顶层的。人的幸福感不因物质丰裕而成正比;人的幸福感也不因社会地位高高在上而成正比,但是,人的幸福感因为积极的精神属性得到弘扬而成正比。
三、提升自己的精神属性
1、人的现代化的三个特征
2、健康道德心态的五个方面
3、我们可以这样做:
负责任地爱自己:不要依附,更不要寄生
重投入地爱别人:不要矫饰,更不要急功近利
评论